The death of the author

作家的作品開始暢銷,時間久了,無法突破自己,大眾閱讀麻痺,書不再暢銷
作家陷入低潮,憂心、煩躁、拒食、消瘦
最後用血著書,作品再次暢銷,創作超出界限
作家因為長期用血著書入院,坐在病床上,身體被光穿透,然後人間蒸發
最後才發現自己是《我們》的筆下角色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是動畫課的劇本,是一部深討人心的動畫
主要是想表達到底是我們支配了自己,還是別人支配了我們的生活這種迷惘

嗯,這劇本真的讓我感覺很夠力,期待這動畫的完成吧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1/21
剛好發現這部作品 跟羅蘭巴特的理論名子一樣 真誇張~"~

以下是羅蘭巴特的{作者已死}理論

讀者的誕生必需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,每一次的閱讀,也同時即是一種寫作,主張作品本身存在於作者以外的生命,因此在作品完成的瞬間,作者與作品的關係便宣告結朿,解讀權釋放回歸於讀者手中,讀者用其自身經驗或興趣想法等而重新寫作了文本,這種對於既往觀點的批判與反省,反映出個人感覺結構的差異與對應觀點過程的重要性

羅蘭巴特曾說:「一部作品之不朽,並不是因為它把一種意義強加給不同的人,而是因為它向每一個人暗示了不同的意義。」認為作品不存在什麼單一的意義,重要的是讀者賦予什麼意義。

真正說話的不是作者,而是語言,如果有什麼地方凝聚豐富的多樣性,那也不是作者,而是讀者。

不具個人主觀與特定經驗是「作者已死」的表徵,文本不再屬於個人性的敘述,而是經由個人所吐納出來的語言記錄。

巴特繼而將作者分為兩類,一類是寫重要事物的人,另一類是不寫什麼重要事物,只是去「寫」的人,並認為後者才是真正的作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實例: 現在書評所提供的角色,他們在閱讀後,對於閱讀所得加以詮釋批評,而透過現在即時的資訊交換,整合不同背景的多元觀點,不僅速度快而且範圍廣,再再都把書評〈讀者〉從閱讀的權利者,提昇成為權力者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1/26

幹....18張簡單的分鏡上色精稿,本來想說應該很快,結果,X低畫成這樣也花了我一整天的時間,看來我真的不適合畫畫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m80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